致敬榜样∣快看一名退役老兵志愿服务者的“鸥”遇之旅

[ 发布时间:2025-03-06 来源: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]

图片6

李发义老兵(左一)


今天是第62个“雷锋纪念日”。我们将推出一个普通老兵如何用十一年的时光,默默守护着一群远方来客的故事。他的故事,就如雷锋的名字一样,让我们温暖,给我们力量!

故事始于11年前的一个冬日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,照耀在滇池湖面上时,几只来自西伯利亚的远方精灵,带着对温暖的渴望,跨越千山万水,来到了昆明市海口街道彩虹桥畔一个叫小渔村的地方。小渔村是一个在滇池边以渔业为主的小村落,村民主要依靠滇池的渔业资源为生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以工业、农业为主的村庄。

因为这些远方精灵外形与普通鸟儿相似,因此并未引起大家的关注。但时年60岁的细心老兵李发义敏锐地观察到,这些鸟儿十分灵动可爱,喜欢与人亲近,并非普通的鸟。通过查询资料,李发义发现它们就是每个冬天都会来昆明的远方精灵红嘴鸥。红嘴鸥往年只会在海埂大坝、翠湖公园周围出现,他十分惊讶红嘴鸥能来他们这里。这激发了他想要为它们做点什么的念头。他开始自学护鸥的相关知识,自购鸥粮进行投喂,并且第一个申请加入社区志愿者服务小队,用他的行动感染、呼吁更多村民关注并参与到红嘴鸥保护行动中来。

这是一个老兵的情谊。每年红嘴鸥迁徙到小渔村的时候,李发义都会带着事先自掏腰包准备好的面包、小鱼干等食物投喂这些远方来客,头戴斗笠,手提水桶,拿着自制的小工具,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。有些时候感冒生病了,也要坚持到滇池边看一看,喊着家里人或是老战友帮助他投喂。红嘴鸥数量也从最初的几只,到后来的几百只,再到如今的几千只,李发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的真谛。

十一年,对于人生而言,或许只是短暂的一瞬,但对于李发义而言,却是无数个清晨与黄昏的交替,是风雨无阻的坚持,是与红嘴鸥之间不解之缘的见证。他因年龄增长不得不放慢脚步,但他的子女及孙辈们被他的坚持感染,也纷纷加入到护鸥的行动中,接过长辈手中的接力棒,继续这份爱的传递。十一年间,他们不仅关注红嘴鸥,还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、科普宣传等活动中,努力提升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。他们的努力,不仅让迁徙到小渔村的红嘴鸥数量逐年增加,更让村庄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,成为了滇池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。

雷锋已经离我们而去,但在新时代,每一个向善的人都是雷锋的化身。老兵李发义就是千千万万个新时代雷锋之一。他的故事,将激励我们向上向善,有一分光,就发一份热,照亮温暖世界的每个角落。


省退役军人培训中心供稿